对动脉采血针进行创新设计 我院护士文环的发明将投产

发布日期:2021-05-26     点击数:

2021年“国际护士节”当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了一场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医院消毒供应部文环护士长发明的一体式安全型动脉采血针将转化成市场产品应用于临床。像这样的发明在医院还有很多。目前,医院已拥有178项专利。

创新的灵感来源于临床,最终又服务于患者。专利的成功转化,不仅让患者受益,而且还将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当天,医院举行了一场成果转化签约仪式

护士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新发明让操作过程更安全高效

一体式安全型动脉采血针的创新看似很小,却可能成为护理人员的“安全符”。在此之前,不少护士都被普通型动脉采血针刺伤过手指,如果患者本身携带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护士就可能因此被感染。

发明者文环护士长在工作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对院内480名临床护士动脉采血操作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步骤是用橡胶塞封闭针尖和卸去针头。“我必须做些什么。”文环护士长说。

文环护士长积极思考,查找到了“罪魁祸首”——配套的橡胶塞。原来,血液采集后,为防止空气进入,护士需使用橡胶塞快速封闭针尖,并徒手卸下针头,更换封闭帽,正是这一步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如今市面上的另一种安全型采血针没有塞子,虽然可避免职业暴露,但会有空气进入针管,可能影响检查结果。“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能取两者之长就好了。”文环护士长说。

于是,苦思冥想成为她每日闲暇时的“必修课”。一次,当她看到手中的弹簧笔时,突然有了灵感。在安全装置的顶端增加一个笔帽样的安全帽,安全帽设计为中空结构,内嵌小塞,可一次性按压锁死。这样一来,在不改变操作习惯的前提下,护士只需单手推动安全装置,向下按压直至安全帽卡死。简单的一个动作即可完成之前的三个步骤,科学、安全、高效。这项创新于2018年成功申请了专利,以此项专利为主题的演讲——《谁动了我的小塞》在中华护理学会、福建省护理学会、厦门市护理学会组织的征文演讲竞赛中分别获三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由于产品为一次性无菌物品,生产企业必须有相应资质,专利因此“沉寂”了近三年。这一次,国内知名医疗用品经营企业山东威高集团将其从全国的临床专利中“挖掘”出来,并与医院签订了专利权转让,接下来将正式投入生产。“从创新到转化,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曲折,但创新不就是这样吗?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个专利也像是我的‘孩子’,慢慢培养后,如今考上了‘名校’,作为‘母亲’,我特别开心!”文环护士长兴奋地说道。

护士文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了创新发明

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为有效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医院以创新作为驱动力,不断革新改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院王占祥院长表示,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是医院发展的重点。“我们提倡并鼓励医护人员以创新手段解决临床问题,同时我们与成果转化公司展开密切合作,推动医院创新发展的道路。”

截至目前,医院已申报专利178项,不仅如此,还有一批创新产品等待专利审批。“这些成果一旦转化为产品,转化成生产力,运用于临床之中,能够推动厦门乃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王占祥院长表示,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科技成果的转化并非水到渠成,而是困难重重。对此,医院不断探索,让专利成果与产业发展结合。王占祥院长表示:“医院将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突破成果转化藩篱,打通专利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医院与企业间搭建起双向对接的桥梁,让更多医学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从而惠及百姓。”

“许多医疗产品脱胎于临床的新思路、新成果。企业和医院合作,帮助临床发明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对推动健康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山东威高集团医用制品产业集团总经理丛日楠表示,此次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合作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将和该院展开深度的战略合作,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上一条:身边的冠军

下一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席雅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