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冠脉影像亚专业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重点亚专业方向,是闽西南地区的拔尖专业,是省内领先通过全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冠脉介入基地。本专业常规开展的项目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抢救治疗,慢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规介入诊断以及治疗,每年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达1500例,其中急诊抢救患者高达100例。在复杂冠脉病变领域,精通运用各种分叉术式(mini-crush, T支架以及culletto术式)治疗分叉病变,熟练操作旋磨技术攻克严重钙化病变,有使用ECMO的熟练经验治疗合并有严重心源性休克的复杂冠脉病变。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冠脉腔内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可以更加精准地帮助判断冠脉病变的性质,优化左主干和分叉病变处理,协助判断慢性闭塞性病变开口病变。在冠脉功能学领域,在省内先后开展了分数血流储备(FFR)以及定量血流分数技术(QFR),提供冠脉狭窄病变治疗的功能学支持依据。

本中心冠心病亚专业方向辐射闽西南地区,将在今后惠及周边地区更多患有冠心病的患者。

现专业组医生代表:李卫华,谢强,唐蓉,林开敏,梁玲,姜毅,郭拥军,张黎静,高磊,韩俊愈,王振河等。其中6位具有博士学位,5位有国外访学经历。

2.心脏电生理诊疗亚专业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是厦门市心律失常领域最早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临床诊疗中心。中心在历届医院、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厦门市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该学科我市多项记录。我中心是福建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厦门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目前年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近千例,是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之一,也是国内知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自1956年即陆续开展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工作。1965年在厦门市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至今已安装三千余例,位居厦门市最多系列。1973年在厦门市最先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1983年安装了厦门市第一台双腔起搏器和国内第一台频率应答式起搏器。1985年安装了厦门市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90年厦门市率先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工作,1991年始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旁道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00年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2001年植入厦门市首台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2015年开展左心耳封堵术,2016年开展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均为厦门市最早。

在李卫华书记、谢强副院长的领导下,是国内首批开展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房颤左心耳封堵术的中心之一,目前手术例数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获得房颤冷冻球囊全球带教资质、房颤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资质,是省内唯一同时获得该两项带教资质的专家单位,并指导省内外多家兄弟医院开展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房颤左心耳封堵术,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同时,首创应用冷冻导管行高危希氏束室早冷冻消融、首创房颤冷冻球囊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首创房颤导管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房颤左心耳封堵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一次上台、同时解决患者多个疾病,减轻患者负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始终坚持以最合理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成功救治了大量心律失常患者。我中心对各种缓慢性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在厦门市及福建省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近十年来应用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及心脏起搏技术治愈了无数顽固性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病例。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国家、福建省及厦门市多项研究项目,同时也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中心将继续不懈努力,为心律失常领域在科技创新、临床救治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中心将继续不懈努力,为心律失常领域在科技创新、临床救治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现亚专业组医生代表:谢强、郑武扬、贺王伟、孙常青,刘祖恒等,其中博士5人,高级职称4人。

3.心脏起博及再同步化治疗亚专业组:

心脏起搏及再同步治疗亚专业,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的一个重要专业分支,我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闽西南最早开展起搏器植入技术以来,该专业一直在省内排名前列。目前每年完成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俗称ICD)植入手术达150余例,其中包括CRT、CRT-D、ICD 20多例,用于治疗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以及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长期预后。近年又积极开展希浦系统起搏,LOT-CRT及HOT-CRT等生理性起博术式,及无导线起博技术。

本中心心脏起搏及再同步治疗亚专业致力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衰等患者及心脏猝死高危人群的防治,辐射闽西南地区,今后将惠及更广阔的周边地区和更多的患者。

现专业组医生代表:马欲晓、郑武扬,贺王伟,孙常青、李均等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3人,硕士2人。

4.难治性高血压亚专业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高血压是最早的亚专业组,高血压组成立以来,在厦门市卫健委指导及医院的支持下,开创了新的高血压分级管理体系。在全国首创高血压“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团队式、医疗、预防、康复一体化全程关照。全国首创“分标”管理,对高血压的管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分标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高血压管理效率。首创将远程动态血压和心电监测网络诊断系统植入高血压分级诊疗。节省就诊时间,降低医药费支出,相当于技术下社区。 创立国家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厦门中心,加强基层培训,推动高血压管理专科化、规范化和同质化,显著提升了厦门市疑难高血压诊治水平。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了以“慢病先行、急慢分治、上下一体、三师共管”为主要特征的高血压分级诊疗模式。

建立了高血压门诊和高血压病房,率先开展并推广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和岩下窦静脉采血技术,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精准诊断;首次开展并积极推进经导管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为高血压患者不吃药或少吃药带来福音。高血压亚专业已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并成为首批厦门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现专业组医生代表:黄峥嵘、何德化等

5.难治性心力衰竭亚专业组: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首批重点学科。

为提高我科心衰诊疗水平,在领导带领下成立了心衰多学科管理团队,可以提供心衰筛查、病因诊断、与世界接轨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心脏康复、危重症心脏支持、各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随访管理、居家服务等的全程服务,包括心衰急诊、心衰门诊、心衰病房、心衰重症及心脏各亚专科。由医务部、护理部、社区部、计算机中心、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急诊部、干部保健特诊部、心电功能科、超声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康复科、精神科等共同协作。

目前中心已建立心衰标准治疗流程:1、制定数据库管理规范,配备数据库管理员;2、对心衰中心医护人员进行数据库填报培训;3、制作心衰中心SOP及流程图4、心衰中心流程图上墙。在医院门诊的入口处可见心衰中心指引标识牌,拥有心衰病房(1#17F,拥有固定的6张床位)和心衰门诊。配备心衰中心建设的医疗仪器设备:NT-pro BNP或BNP检测仪器;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护设备;呼吸机(无创和有创);除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等;数字血管影像设备及相关监护设备;超声心动图机;心肺运动试验机;心脏康复配套设施。开展相关诊疗技术:急诊冠脉介入手术、ICD和CRT/CRT-D(共50余例,其中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未统计在内)、IABP、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

同时也致力于建立特色心衰中心:1、推行“分级诊疗、三师共管”的慢病管理诊疗模式;2、建立高友网与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心衰中心共享平台资源,与全市39家社区进行区域协同诊疗的模式;3、心衰中心心电传输会诊平台:包括厦门市多家社区卫生中心以及漳州泉州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如南安市成功医院、安溪县医院、漳浦县医院、平和县医院、诏安县总医院等进行心电远程会诊合作;4、心脏康复技术:是福建省内领先开展心衰床边心脏康复的三甲医院,如体外反博技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

通过我院对心衰中心的建设及持续改进工作,心衰诊治水平在闽西南地区具有明显优势,在全省排名前列,并于2019年获得“中国心衰中心”称号。中心通过规范心衰的诊治,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明显降低了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及预后。

现专业组医生代表:万晓群、吴雅芳、曾丽娜、张思婷等。

6.心脏康复亚专业组:

现代心脏康复是一门融合心血管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学、营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和预防医学,形成可量化、可执行的无创心脏病学临床实践体系。心脏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躯体、心理、社会、职业和情感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降低再次发病率降低早死风险。心脏康复不仅仅是病后康复,而是贯穿于整个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疾病发展有一定的控制和逆转作用心脏康复治疗。

在医院及院领导的支持下,于2017年11月1日在厦门率先成立心脏康复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目前属心血管内科病房管理制度,拥有功能区域面积约200平方米,包括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场地,心肺运动评估室,心脏康复训练场地,体外反搏治疗室及健康教育室。现拥有成套的心脏康复评测、训练治疗、监护急救等医疗设备,包括:立式功率车,座椅式踏车,上肢功率车,运动平板,sana主机,心脏康复监护系统,CS-200 ergo-spiro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体外反搏治疗仪,心脏电除颤仪等;运动心电遥测监护系统可以实现运动康复中的心电、血压实时监测,通过精确测定患者运动中的实时心肺功能情况,评估患者的运动风险并进行运动危险分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心组建了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康复治疗科、心理科、营养科、呼吸科、护理科等组成的康复体系。其中4位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1位副主任医师,2位心脏康复师(来自康复医学科和营养科)和四位副主任护师构成康复体系。

目前我们医院已建立了完善的心脏康复流程,包括:Ⅰ期指从入院到出院的疾病的急性期,是一个恢复体力的阶段,康复团队直接入病房进行康复,以标准化流程进行指导,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入科康复评定,术前宣教,术前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评定,术前康复训练,出院前康复评定即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的随访。Ⅱ期是指出院后到回归社会前的一个恢复期,主要场所是在家或者医院,这一时期是回归社会前的准备,预防再发病;患者来康复中心,先进行宣教,然后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和动态心排量试验进行心功能全面评估,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营养、用药、疼痛、呼吸、吸烟、睡眠,再制定个性化康复处方。2018年9月在莲前社区开展低危、部分中危患者II期心脏康复。

中心与院外多级医院紧密合作,中心主任万晓群曾赴台湾高雄荣民总医院进修。中心人员也曾多次到国内外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中心每年举办心脏康复论坛,积极参加心脏康复学术会议,获得多次媒体报道以及荣誉奖项,并于2020年获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至今已完成1500余人次心脏康复,包括多例重症心衰,多支严重病变的心脏康复,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及再住院率,提高了患者的活动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现专业组医护代表:万晓群、吴雅芳、郑春风等。

7.结构性心脏病亚专业组: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心血管介入领域发展最快速的方向,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心脏辨膜病,比如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肥厚性心肌病和外伤或心梗后的室间隔穿孔等。能独立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等介入微创治疗,能独立完成肥厚型心肌病的酒精消融术,左心耳介入封堵术。主动脉瓣微创置换术,是结构性心脏病高水平的手术,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目前我科已完成七例,标志着我科结构性心脏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更上一台阶。

现专业组医生代表:唐蓉主任医师,林开敏主任医师,梁玲副主任医师,孙常青副主任医师,周剑伟主治医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