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全球疾病负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导致70%的脑卒中、50%的心肌梗死、50%的心力衰竭,所致死亡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64%、占全部死亡的25%。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高血压病死亡例数超过700万,在人类致死性疾病中排名第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多达3.3亿人,相当于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高血压,每年约有200万人因高血压死亡。然而,在如此之高的患病率之下,我国的高血压却存在着知晓率低(51.5%)、治疗率低(46.1%)、控制率低(16.9%)的“三低”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三高”问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高。目前我国每年用于高血压管理的费用约为400亿,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和死亡率已成为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课题。

2015年1月,厦门市卫健委成立厦门市高血压防治中心,挂靠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卫华担任中心主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谢强和厦门市疾控中心主任陈敏担任中心副主任。

中心成立以来,在厦门市卫健委指导下,开创了新的高血压分级管理体系。主要成绩如下:1.在全国首创高血压“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团队式、医疗、预防、康复一体化全程关照。2.全国首创“分标”管理,对高血压的管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分标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高血压管理效率。3.首创将远程动态血压和心电监测网络诊断系统植入高血压分级诊疗。节省就诊时间,降低医药费支出,相当于技术下社区。4.创立国家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厦门中心,加强基层培训,推动高血压管理专科化、规范化和同质化,显著提升了厦门市疑难高血压诊治水平。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了以“慢病先行、急慢分治、上下一体、三师共管”为主要特征的高血压分级诊疗模式。5.依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高血压门诊和高血压病房,率先开展并推广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和岩下窦静脉采血技术,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精准诊断;首次开展并积极推进经导管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为高血压患者不吃药或少吃药带来福音。高血压专科已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并成为首批厦门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目前,厦门市在高血压管理方面已形成“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群众乐意去”的良好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厦门市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达到67.1%(全国16.9%),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全国首批“中国高血压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 2016年,“三师共管”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认同,进一步构建了“1+1+N”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2017年5月10日,在国家卫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厦门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探索中的五种经验和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相关科室: